2022年,电气公司认真落实国家以及集团公司、装备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安全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压实安全责任,突出作业现场安全管控,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推进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轻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目标。
持续完善安全生产双预控机制
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警示报告机制,组织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辨识评估,及时辨识、梳理重要危险源和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动态掌握变化情况,认真编制2022年度安全风险报告。
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质量。对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着力解决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定期分析反复发生的隐患成因,制定并落实从源头上消除的措施,由查隐患向防风险转变,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设备、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具体事项,将排查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及时跟踪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确保查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整改。2022年,共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28项,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率达到100%。
狠抓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管控
抓好成套电气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运维服务过程的安全监管,以及煤矿智能化项目实施的安全监管。对正在实施的智能化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纳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外委外包队伍管理,每个项目设置专兼职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认真制定并落实施工过程、人员入井、设备安装、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电缆敷设、焊接、防火、应急等安全措施。加强煤矿智能化项目安全督查检查,组织对山西朔州、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煤矿智能化项目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保持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称号。制定2022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计划,细化任务和责任,全力组织实施,加强过程管控,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任务,被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授予“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荣誉称号。
抓好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期间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以及在五一、十一等节前开展安全检查的要求,确保了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针对季节变化,安排部署了夏季三防和冬季三防工作,制定了专项安全保障措施。
按照装备公司统一要求,开展好全年各项安全活动。深入开展“警示三月行”、“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提升年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安全意识提升,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属地政府和上级公司疫情防控要求,完善了公司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线。
推进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生产执行力
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为员工投保安责险。积极构筑“安全抓全员、全员抓安全”的格局,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防范体系。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和标准,对照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每季度组织开展安全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季度绩效挂钩。
修订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集团公司、装备公司要求,组织修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年共完成了20个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
推动党管安全责任落实。深入推进以落实党管安全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开展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安全监督岗等活动。落实党员干部安全监督责任,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群安、青安工作水平,形成党管安全工作合力。大力推行装备公司统一的“人人都是安全员、天天都是安全日”的安全工作理念,促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参与安全工作。
加强双基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安全素质提升。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安全专题培训,认真落实全年安全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了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全员应急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职业健康安全培训、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等。保证了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新员工、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积极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顺义区安委会举办的各类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完善员工教育培训档案,提高培训效果。加强警示和宣传教育,结合“警示三月行”、“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组织学习中煤集团《事故防范措施汇编》和事故案例,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落实安全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全年安全投入共计32.52万元。
加强应急管理。开展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和灭火实战演习,全面提升现场管理人员的应急指挥和一线工人应急处置和避险能力。突出抓好“两堂一舍”、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
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制定并落实《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抓好职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等工作。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完成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推进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制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四位一体的安全文化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